(副主任委員翁章梁 與切花新品種「高雄3號」農民合照)
2017亞太農業技術展覽暨會議於9月30日圓滿落幕,首日開幕即高達8,000人次參觀,三天展期吸引共超過三萬人次。協辦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建立的「台灣農業技術形象館」,展出成果豐碩,涵蓋運用範圍十分廣泛,包括:動物用疫苗、飼料添加物、生物農藥/肥料、檢測檢驗技術、觀賞魚及周邊、農業機械、植物種苗、伴侶動物藥品/食品、設施農業等多達44項研發實績。每項成果都已開發或正開發國際市場,包括東南亞的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國,有些技術更得到日本、加拿大或俄羅斯等國的認可與合作。
「台灣農業技術形象館」中展出了許多具有國際潛力的展項,其中包括已在菲律賓及越南推廣之注射一劑即可產生免疫效果的「單劑型豬肺炎黴漿菌疫苗」,對熱帶地區養豬產業發展極具潛力;可在15分鐘之內完成檢測之食安利器「達滅芬快速檢測試劑套組」;不易感染根腐病之耐熱洋香瓜「台南13號」;七天內即可快速腐熟製成堆肥,且占地僅需100平方公尺的「禽畜糞高效處理系統」;已成功推廣至日本、新加坡、香港的切花新品種火鶴「高雄3號」;「無菌培養浮萍」也已推廣至北美、南美、東南亞、東北亞等地。盼能藉由這些品項接軌國際,作為帶領開拓國際市場之領頭羊。
大會亦於展期間安排一系列農漁畜研討會,邀請各方學者從各不同面向探討臺灣農業科技產業化、邁向國際化及新農業經營模式與人才整合等趨勢性議題。首場演講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生物科技園區 張淑賢主任進行分享,以解決當前台灣農業問題提出之「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論述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現況與未來展望。
演講內容中提到目前台灣在新農業的發展上已具有多項重要競爭優勢,透過位於屏東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引進農業人才與科技農企業,致力於發展農業科技及營造產業聚落。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迄今營運11年,已成功引進107家農企業投資進駐,帶動企業投資金額達新臺幣104.68億及約新臺幣60.47億元年產值,形成台灣獨步全球的農業科技與加值產業聚落,同時落實台灣農業資源永續利用發展,進而走向國際舞台。